
在首尔的明洞街头,形成了一幅鲜明的对比画面:一边是高举扩音器,散布仇恨言论的示威者,另一边则是手提购物袋、满载商品的中国游客。这种看似矛盾的场景背后,反映了韩国正在面临的经济焦虑和政治困境。
10月2日,韩国总统李在明在一场会议上提问道:“哪个国家的国民会愿意到一个无缘无故抹黑他们的国家去旅游?”话音刚落,会议现场陷入了沉默。他批评了一些针对特定国家的歧视行为,认为这种行为无益而且有害,简直是自毁前程。李在明明确表示,这些行为与近日在首尔明洞等地爆发的反华集会息息相关。
李在明指出问题的荒谬性:就在他发表讲话的时刻,中国游客免签政策刚刚让明洞商圈重新热闹了起来。对于韩国来说,游客的消费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财富。他算了一笔账:“每位游客可能带来数百万韩元的消费。”这一数据并非空穴来风。一家位于明洞的化妆品店员透露:“中国游客的回归让店铺的销售额增长了300%。”这与那些反华集会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展开剩余71%李在明强调,歧视性言行不仅是道德上的问题,更直接影响到韩国的经济。他直言,增加一千万游客的效益相当于巨额的出口收入,而那些散布仇恨的人正在亲手摧毁这一机会。这已经不是李在明第一次表态了。早在上月的国务会议上,他就曾批评这种行为,认为它已经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畴,变成了社会的麻烦。此次再次发声,意味着问题已经严重到必须由总统亲自出面干预。
韩国曾在2017年经历过类似的困境,当时的萨德争端引发了排外情绪的激化,韩国社会在那段时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乐天玛特被迫退出中国市场,韩国的旅游业也遭遇重创。这一教训依然鲜明,而如今,反华集会正好发生在中国国庆黄金周期间,这本该是韩国商家最期待的“丰收季”,却被少数人的极端行为弄得阴云密布。
为应对日益升级的情况,韩国国务总理金民锡已要求警方采取必要手段,必要时对部分反华集会采取强力措施。由此可见,事态已经不仅仅是个普通的社会事件,而是引发了政府的高度关注。
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,这些集会背后的推动力量。韩国媒体透露,参与这些活动的主要是极右翼团体,他们通过捏造“中国干涉韩国大选”的说法,煽动反华情绪。通过这种方式,他们试图转移国内的矛盾和不满情绪。这种套路在全球范围内都能找到类似的例子——通过制造外部敌人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。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已多次向韩国政府提出交涉,要求保障中国游客的安全。然而,这些极端声音为何能在韩国社会找到生存土壤,仍然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。
对李在明来说,这一事件不仅考验了他的政治智慧,更是对他执政能力的挑战。他需要在保护言论自由和捍卫国家经济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。李在明的选择是明确的:他站在了经济利益的一边,认为应当制止这些极端行为,同时向国内外传递一个清晰的信息——韩国依然欢迎中国游客和投资者。
事实上,韩国的商界早已做出反应。许多明洞商家纷纷重新挂起中文招牌,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标志也再次出现在商店门前。明洞的街头仿佛上演了一出奇异的对比:一边是高举标语的示威者,另一边是热衷购物的中国游客。这两群人虽然近在咫尺,却仿佛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。
李在明的表态已经明确——韩国需要的是购物车,而不是仇恨标语。这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决策,更是关乎民生的经济抉择。在全球化的今天,自我封闭和排外主义从来不是出路,敞开大门、互相尊重才是应有的姿态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多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