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一、长期投资逻辑:龙头央企的确定性优势
保利发展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,具备强信用背书(融资成本低、财务稳健)、行业龙头地位稳固(销售规模连续多年领跑)、土储结构持续优化(聚焦核心城市)及估值安全边际高(市净率处于历史底部)四大核心优势,长期投资价值显著。
1. 龙头地位稳固,销售规模持续领跑
2023年至今,保利发展全口径销售金额持续位居行业第一,2024年上半年签约金额1451.71亿元,稳居克而瑞排行榜榜首。核心城市深耕效果显著,38个核心城市销售贡献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92%,在上海、广州、成都等9个城市排名市场第一,7个城市市占率突破15%,高能级城市布局有效抵御了三四线市场疲软的风险。
2. 土储结构优化,盈利修复确定性高
公司近年来持续优化土储结构,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新增项目均聚焦核心城市:2024年一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74%,2025年上半年新增货值位列行业第一。存量项目去化持续推进,2021年及以前获取的存量项目签约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45%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35%,存货去化压力逐步缓解。随着高价地项目逐步结算完毕,新项目(如上海保利·海玥外滩序、广州保利·天奕等)的高毛利贡献将推动盈利修复。
3. 财务稳健,融资优势凸显
公司始终保持财务安全边际,2025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73.53%,扣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63.3%,净负债率59.64%,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。融资成本持续下降,2025年上半年新增有息负债平均成本2.71%,期末综合融资成本2.89%,创历史新低。此外,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,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60.17亿元,同比由负转正,货币资金余额1385.62亿元,可动用资金充裕。
4. 估值安全边际高,长期修复空间大
截至2025年8月,保利发展市净率(PB)约0.49倍,远低于行业均值1.2倍,处于历史估值底部。按照每股净资产16.65元计算,当前股价较净资产折价约51%,安全边际充足。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(CR10从2020年25%升至2024年38%)及公司市场份额扩大(2024年市占率7.1%,同比提升0.3个百分点),估值有望逐步修复至1倍PB以上。
二、当前是否可以逐步建仓?
结论:中长期(1-3年)可逐步建仓,短期(1年内)需关注市场情绪与政策效果
1. 中长期建仓逻辑
- 行业复苏预期:政策层面,“稳住楼市”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城中村改造、降低首付比例(首套房首付降至20%)、降低房贷利率(5年期LPR降至3.5%)等政策持续发力,核心城市(如北京、上海)改善型需求逐步释放,二手房成交占比超新房(28个重点城市),行业有望逐步止跌回稳。
- 公司基本面支撑:保利发展作为行业龙头,将持续受益于“马太效应”,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%以上(2024年CR10为38%)。随着高毛利项目进入结算周期,业绩将逐步修复,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7.1亿元,虽同比下降63.47%,但较2024年全年(50亿元)已有所收窄,盈利拐点有望在2026年出现。
- 估值修复空间:当前PB约0.49倍,若修复至1倍(行业合理水平),股价潜在涨幅约104%(按2025年8月股价8.15元计算),长期投资价值显著。
2. 短期注意事项
- 市场情绪与技术面:2025年9月以来,保利发展股价涨幅滞后于板块(近20日跌幅1.76%,同期中证房地产指数上涨0.83%),技术面承压(MACD死叉),短期需等待技术企稳信号(如站稳7.8元或放量突破8元)。
- 政策效果待观察:尽管政策支持力度大,但三四线城市需求疲软仍存,公司去化压力尚未完全缓解(2025年上半年待售面积5855万平方米,较年初下降403万平方米,但仍处于高位),短期业绩或仍有波动。
三、投资策略建议
- 中长期投资者:若持有周期超过1年,可在当前估值水平(PB约0.49倍)下逐步建仓,控制仓位不超过总持仓的20%-30%。重点关注四季度核心城市销售回暖(如上海、广州的成交量)、商业地产项目落地(如保利·天奕的后续销售)及存货减值计提节奏(若减值规模缩小,将提升盈利质量)等催化剂。
- 短期投资者:建议等待技术面企稳(如股价站稳7.8元)或板块情绪回暖(如政策进一步加码),避免盲目抄底。短期风险包括市场供求变化(三四线库存高企)、政策不确定性(如融资政策收紧)及区域竞争加剧(万科、碧桂园等头部房企争夺核心地块)。
(注:以上分析基于2025年8月及以前的公开信息,投资需谨慎,市场有风险。)
金多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